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268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32篇
  226篇
综合类   649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16年2月,威远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无花果品系威紫,经过4年的试验种植表明,该品系在当地表现良好,弥补了缺乏紫黑色果皮鲜食品系的不足。果实长卵形,果面光洁,果皮紫黑色、韧性好,果肉无中空、浅红色,平均单果重45.8g,最大80g,含糖量15.6%,含酸量0.2%,果实始熟期7月中旬,成熟期持续到10月下旬,果实发育期84~91天,定植第3年进入盛产期,每666.7m^2产量1500kg左右,丰产性较强,果实品质佳,商品性好,可作为优良鲜食无花果品系在川渝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2.
川西地区处于长江上游及其源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由于森林集中过伐,植被遭到破坏,森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削弱。为恢复川西地区绿色森林屏障,笔者提出将川西地区纳入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形成合理的林种、树种结构,发挥涵水保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使川西地区实现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基地。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067.95 mm和1 371.73 mm,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集中在6月~10月的雨季和夏秋季节;(2)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蒸发量为1 280 mm和1 089.75 mm,春夏蒸发占年蒸发量的65%和66%,旱季蒸发占年蒸发量的58%和61%,4月~6月是蒸发旺季,其次是7月~8月;(3)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水分盈余量分别为43.6 mm和481.95 mm,均存在季节性水分匮缺期,7月~10月、夏秋季节和雨季均是水分盈余期,其余为水分匮缺期;(4)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干燥度分别为1.205和0.8,表明该地区分别为半湿润和湿润性气候,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月~10月、雨季和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其余时期为半湿润或干旱气候;(5)干性森林在年降水量和水分盈余量上高于干热河谷,在年可能蒸发量和干燥度上明显低于干热河谷,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水分参数的月分配、四季分配、旱雨季分配上;(6)干热河谷湿润程度差于干性森林,干热河谷植被和干性森林对各自水分收支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7)封山育林需要注意旱季防火,人工促进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平衡规律和适地适树,进行"适度"造林。  相似文献   
24.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于旱期结束末,调查了蓬安县境内两座丘陵-石马寨(栎柏混交林)和碉堡梁(人工柏木林)上、中、下坡林地和林带中耕地及坡脚农田的土壤含水量;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内5个县9个乡镇17个小流域有无农田防护林条件下,稻田开裂起始时间和裂缝宽;以及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调查了宣汉县和达县5对乡镇(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28.26%~46.85%,平均为37.24%,相对应的低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12.75%~26.74%,平均为18.64%)内不同台地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纯林林地,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耕地,农田防护林对水稻具有庇护作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强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土壤。在干旱期末坡上、中、下部位的0~40 cm土层中,栎柏混交林林地的含水量比柏木纯林林地高出3%~7%,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比林带中的耕地高出0.7%~2.1%;栎柏混交林带中的耕地含水量比柏木纯林带中的耕地高出3%~6%,石马寨的坡脚农田含水量比碉堡梁的高出5%;在干旱期末不同台地0~40 cm土层中,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水稻田含水量高3%~7%,二台土高4%~8%,三台土高2%~8%;有农田防护林的农田土壤开裂时间比无农田防护林的推迟5 d~20 d,裂口宽平均窄0.1 cm~3.1 cm。  相似文献   
25.
四川主要农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数量和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形态学分类法测土壤样品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农业土壤中,但其数量和种类较少,种群结构单一。共计分离鉴定出3个属18种丛枝菌根真菌,球囊霉属(Glomus)13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其中只有Gl.mosseae,Gl.cale-donium,Gl.constrictum的出现频率大于10%,是主要四川省农用土壤中的优势种。研究还发现,地域因素、土壤类型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人为因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6.
辽东地区森林可被燃物载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东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搞清楚了一些常见的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平均载量情况,同时对油松人工砘林、落叶松人工纯林和天然阔叶杂木林3个具有代表性的林型,按不同林分密度、林龄、坡向和坡位等因素,进行地被可燃物载量分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辽东中、北部地区载量大于辽东南部地区;林分密度和林龄愈大,则载量愈高;南坡载量大于北坡,北坡最小;坡位愈高,则载量愈小。  相似文献   
27.
社区林业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探讨了社区林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社区林业发展的现状和经验,分析了四川的社区林业发展和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指出了四川社区林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一是做好社区发展服务和为生态建设服务的工作;二是处理好社区林业发展与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关系;三是加大主区林业传播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8.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同时,在同一行政区内按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分成对照组。在县层面上,共3对对比县,在乡层面上共7对对比乡。对比县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森覆盖率为34.20%~52.29%,平均为43.16%,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6.60%~27.28%,平均为20.84%;对比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林覆盖率为28.50%~56.23%,平均为41.29%,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0.70%~19.12%,平均为14.61%。在干旱后期,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9个县14个乡镇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调研结果表明,森林对农业的旱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县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16.6%、16.2%、4.0%;在乡镇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20.3%、19.7%、12.7%;与无农田防护林网相比,有农田防护林网的水稻平均受灾率、成灾率分别降低5.8%、22.8%,没有绝收现象,而无防护林的水稻平均绝收率为6.5%。  相似文献   
29.
刘兴良  向性明 《林业科学》1994,30(5):471-477
王朗林区人工缺苞箭竹亚层数量特征及其模型刘兴良,向性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关键词四川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亚建群层,缺苞箭竹,大熊猫,仿真造林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是四川王朗林区亚高山暗针叶林下亚建群层的主要...  相似文献   
30.
蜀南竹海竹资源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竹资源及其利用的比较分析,结合蜀南竹海(简称竹海)竹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应重点发展竹质胶合材、竹基胶合材系列产品和竹沥等化学成分提取的生产,以达到提高全竹理化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